危机最能说明全球棉花帝国基础。美国内战就是这样
场危机。1861年4月,当萨姆特堡炮击①发生时,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
制造业
核心成分。根据英国棉花商约翰·本杰明·史密斯(JohnBenjaminSmith)
自吹自擂但基本上准确
说法,棉纱和棉布
生产已经发展成为“任何年代或任何国家曾经存在或可能存在
最大
产业”。从许多标准——包括雇佣人数、产出价值、盈利能力——来看,棉花帝国都是无与伦比
。
位作者大胆估计,1862年,全世界有2000万人(每65人中就有1人)参与
棉花
种植和棉布
生产。英国
工厂仍拥有全球机械化纱绽数
三分之二,英国五分之
到四分之
人口是以棉花业为基础
。全部英国资本
十分之
投入其中,接近全部出口
半由棉纱和布料组成。欧洲和美国大片地区都依赖可预测
廉价棉花供应。所以伦敦《统计学会杂志》(JournaloftheStatisticalSociety)宣称,除
小麦,没有其他“初级产品像棉花这样对人类需求有如此大
掌控力”。1
棉花产业为欧洲制造商和商人带来巨大财富,为成千上万工人带来工作(虽然境况悲惨),也使美国跃入世界经济
中心舞台,建立
“美国各州曾经设想过或实现过
最成功
农业产业”。仅仅棉花出口就使得美国在世界经济地图上占有
席之地。在内战前夕,原棉占美国所有产品出口总值
61%。在18世纪80年代棉花繁荣开始之前,北美
直是全球经济中
个有前途但处于边缘位置
角色。现在,1861年,全球资本主义
旗舰大不列颠发现自己危险地依赖从纽约、新奥尔良、查尔斯顿和其他美国港口运出
白色黄金。到19世纪50年代末,美国棉花产量占英国8亿磅棉花消费量
77%。它也占法国1.92亿磅棉花消费量中
90%,德意志关税同盟1.15亿磅中
60%,以及俄国1.02亿磅中
92%。2
美国迅速上升到市场支配地位原因很简单。美国比任何其他国家都更能灵活地提供进入原棉生产
三大关键要素:劳动力、土地和信贷。正如《经济学人》(TheEconomists)在1861年所说,美国在世界棉花市场上取得
这样
成功,是因为种植者
“土壤肥沃无比,不必花费任何成本;其劳动力
直非常充沛,而且不断地持续增加中;用来清理和运输棉花
安排和商业组织都很到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