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几篇,则是在北京生活四五年后,逐渐写下
些北京
植物。都是城市中常见
些花木,
对它们
喜爱也交织在对南方
想念之中。
辑二“瓜茄次第陈”,是关于南方种种吃。有过去在南京生活
痕迹,更多则是皖南乡下
饮食。整理书稿时,
惊讶于自己竟然于不知不觉间写下
这
多有关食物
文字,以至于成为书中篇数最多
部分(虽然从字数上来说并不是最多
)。作为从小在贫穷地区长大
普通人,并没有什
可供夸耀
饮食经验,书中所写
也都并不是什
珍稀或难得
东西,只是些过去乡下最常见
三餐。但春天
蚕豆汤与腌雪里蕻炒小笋,夏天
蒸茄子与糠梨,秋天
茅栗与红薯,冬天
炖炉子和烫粉丝,简单朴实
饮食所呈现
,大约不仅仅是四季
变迁,也与
们过去
生活与情感相关联。正是这种生活与情感,使得食物在
们心里不再只是饱腹或满足口欲
东西。与此同时,饮食也不妨说是地方风土
种记录与表现,这也是
直以来感兴趣
方面。
辑三“与君同拔蒲”,其中《大雨后》《青春照相馆》记少年心事,《清明》《大水记》《乡下生灵》则是这几年逢节假回乡下
所见所闻。这两年
想做
事情之
,就是比之前要更频繁
些回到乡下去,去重新观察农村
四季与人事。或许只有经常
在场,才有可能发现
些细微
真实,庶几可以避免部分因为长久
疏离和根据匆匆所见而来
想象。这几篇是最初
尝试,其形式或不够凝练,希望在以后
过程中能有所进步。最后
篇《安家记》则是记录过去几年在北京租房
生活,以及最后碰运气买房
经历。这是全书篇幅最长
篇,写作时间也最靠后,取
“安家”这样
名字,但实际上远非尘埃落定
意思,所想展示
,也不是所谓买房安家“成功”
过程,只是过去几年普通年轻人在北京这座具有特殊意味
大城市所经历
生活。没有多
惨烈,也没有十分戏剧化
遭遇,相对于许多“北漂”来说,甚至可以说是相当顺利,正是这样普通
生活,被写下来
,也只是城市化进程中
个微不足道
切片。开始写时,时间还是2017年1月,等到最终写完并修改完毕,已是2018年5月
。在这过程中,周遭
环境发生
巨大
变化,
深深怀疑起写这样
东西
意义,最终还是写完
它。不同之处是加入
十年前第
次到北京来时所遇到
那些朋友,那时他们充满希望、野心勃勃,
心要在这座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