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择明确表示过后悔,但她在谈吐间仍透露出些端倪,例如她在叙述自己
人生时,多半聚焦在结婚生子之前
阶段,她是如何孜孜矻矻,如何挤进全校
前十名,如何找到众人歆羡
工作,等等。母亲这时
手势繁复且华丽,她言语架构出
世界,步调紧凑且充满冒险。
等故事进行到她与爸结婚之后,母亲
叙事态度变得很平稳,甚至有些呆板、无趣,因为,后半段
主角冷不防地变成
和妹妹,故事
轴心成
们。这是
母亲
故事,她反而退居幕后把舞台让
出来,屏气凝神地看着
和妹妹在上面演出。这或许就是所有问题
根源:
母亲从自己
人生舞台走
下去,把
和妹妹推上场。
☆
故事要从永远算不完数学习题说起。
父母在管教小孩时,有个很简单
出发点:不希望小孩重蹈自己
覆辙。以
母亲
背景来说,在她接受教育时,所有科目
分数都十分理想,唯独数学
科始终差强人意。为此,她花
更多时间苦读,投资回报率却很低,联考成绩出来,数学
科把整体平均成绩拉低
不少,她与台大擦肩而过。这算是母亲求学史上最大
次
滑铁卢。
即使之后她在大学认识父亲,顺利地跟父亲出国念书,拿到
语言相关
硕士学位,她仍旧无法忘怀联考时数学失败
经历。因此,在
这个大女儿出生前后,母亲拟定
套很系统
学习模式。她
出发点很好理解:只要
比
般
小孩更早接触数学,耳濡目染之下,绝对会有很出色
成效。
还很小,还无法顺利抓握物体
时候,母亲已尝试教
简单
加减原理,素材可能是随处可见
纸花与糖果,或者是散步沿途
行道树与小鸟。这种活泼
方式很吸引人,
很快便理解
加减
规则,在
进入幼儿园时,对三四位数
加减已经驾轻就熟。母亲并不满足,很快她提高
难度,进入乘除和四则运算,生活化
教材不再容易寻找,母亲从坊间买来她认为“很有趣”
数学习题,先把题目浏览
遍,勾选出她觉得有价值
题型给
练习。对五六岁
而言,这部分
学习有点难度,
混淆
些符码
意义,出错
概率也越来越高,母亲从来不掩饰她
失落与沮丧。相反地,如果
答对
概率很高,母亲也不吝于绽放微笑,拍拍
肩膀,赞许
聪颖。
母亲两极化反应,让
成
个非常好胜、得失心很重
人;此外,为
和喜怒无常
母亲相处,
变得很敏感、很擅长察言观色。这些人格特质
好坏,长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