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回头再看李白写给王昌龄“
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实在有点出戏。又是花落又是鸟啼,又是清风又是明月,大概盛唐诗人真
对生命悲惨
面缺乏认识。五溪在湘黔交界处,
直到清末都被视为蛮荒之地,但在盛唐诗人
笔下,贬谪居然如同辞职远游,连赠别之作都带有对“诗和远方”
艳羡之意。这样想来,杜甫
《三吏》《三别》及《北征》诸作之所以写得如此精彩,除
个人才华与战争实况,也有从盛世中坠落、
切都显得触目惊心
缘故。富裕
犹太青年茨威格在维也纳
诵诗和歌剧声中听到
战
枪响,小康之家
迅哥儿在困顿中走向当铺
账台,陈丹青所说
长着“没受过欺负
脸”
美国青年陷入越战
火海,他们面对人生惨境时
震惊程度,远远超过习惯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123]
人们。从盛世中坠落,人们才会发现现实,而在现实
泥沼中沉沦太久,又会寻求超越。文运与世运
关系相应而又相违,正出自这微妙
原因。经过安史之乱,中国再也不出产像开元时代那样
派天真
诗人,浑然天成
盛唐气象成为绝响。
夜郎西。
们从小学这首诗。据说它表达
李白对王昌龄
深刻同情和深深怀念。可是,后来
读
李白遭到贬谪时杜甫写给他
诗,才知道什
叫作“深深怀念”。
梦李白二首·其[122]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梦,明
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