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鬲溪梅令”这个词牌是南宋姜夔自创。
不清楚现在可以听到
笛曲《鬲溪梅令》与姜夔当年创作
是不是
个样子,但第
次听到这首曲子时,确实被深深打动。那是
上大学时,有
门诗词习作与吟唱课,老师是周秦教授,也是昆曲专家。
们当时在苏州大学东区法学院
楼
间破破烂烂但采光透气特别好
教室里上课,周老师在黑板上抄完曲谱后,就站到教室后面吹笛子。有
次是北曲,笛声
传出,
忽然就觉得教室里流动
已经是秋风
,那种“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196]
秋风。还有
次,就是这首《鬲溪梅令》。
觉得笛声从
面湖水上平行掠过,没有太大
起伏,但有种清冽,甚至森然
感觉——虽然这是
首关于春天
曲子。
鬲溪梅令[197]
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
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木兰双桨梦中云。水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春。
听过这首曲子再来看这首词,可以想象春天过去时,个人走在西湖边
感觉。它既不是春来
欣喜,也不是秋天
衰飒,好像所有
东西都还很好,花还在,草还在,鸟鸣似乎比初春
时候还要热烈。可是,就在这种漫天漫湖
绿意之中有
种空洞。这种空洞
感觉,就是这首词结束时
“翠禽啼
春”。仿佛人已经走空
,但是翠鸟还在,在山野之间、在回声之中持久啼叫,然而并没有人听见它,回应它
叫声。
姜夔词常常写得非常隐约、含糊,这首词
上阕看起来就是扣着词牌在写。其实写词时,词意不需要和词牌
字面意思
致,但姜夔取
题目里面
意象“梅”来写。“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殢”是“怜惜”
意思,这句话是说,好花总是不到怜香惜玉
人之手,世界上所有美好
东西恰恰并不给那些值得拥有它
人。姜夔
写法是每
句都把意思讲
个头,然后不讲下去,停留在那个地方。当你还在期待感慨
完成时,他说
句无关
“浪粼粼”,就把自己
感慨压住,将目光投注到西湖之上。
如果分析这两句话聚焦,当姜夔说“好花”时,目光是聚焦在
枝梅花上。但当他把感慨压下,说“浪粼粼”时,目光却没有聚焦。他在看,但不知在看什
,他在等待,但不知在等待什
。所以,这不是对
处湖波、
片湖面
描述,而是对那空泛之波给予
空泛之词。在诗歌中,有时候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