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入下阕,这首词真正要写对象出场
,那就是“木兰双桨梦中云,水横陈”。用词写情事
方法有很多种,有
词人直接写主角
相貌,比如欧阳炯《南乡子》写“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莲”[202];有
词人写事件,比如苏轼《江城子》写“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203]。姜夔特别喜欢抽空事件与人物,描绘极富感发力
情境,比如《踏莎行》写“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204],《鹧鸪天》写“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205],《暗香》写“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206],《疏影》写“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207]。那些千山、鸟啼、江国、小窗,既带有足够孤寂
情绪基调,又因为抽空
事件,从而使读者可以将自己对于情深往事
体验和想象投注于上,所以产生
种既设色清冷又情感丰沛
美学特征。在这首词中,姜夔也
样不直接写人或事,他只是说,
有在西湖中泛舟
美好记忆。到底和谁
起泛舟,泛舟时
情绪如何?全靠侧面暗示。
泛舟不定就是个很浪漫
事。李清照写“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
滩鸥鹭”[208],是小女孩
嬉闹。英国人杰罗姆
《三怪客泛舟记》全程都在互相黑,不但黑人,连
只小狗都不放过。但是姜夔泛舟,
定是浪漫而幸福
。讲《高阳台》时说过,在中国诗歌中,外物
精美可以暗示品质和情感之美。关于以木兰做舟身或做桨,南朝梁任昉在《述异记》中有记载:“木兰川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209]木兰是大树,江南很多,既然可以建造宫殿,那
可以想见,鲁班所造
木兰舟也是大船。但诗歌中讲到
“木兰舟”多指江南女性采莲时用
小船,比如南朝刘孝威《采莲曲》中说“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210],朱熹《采菱舟》中说“湖平秋水碧,桂棹木兰舟”[211]。另外,屈原在《离骚》中也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212],使人联想到木兰
香气。所以,“木兰舟”其实带有精美、纤巧、馨香
联想。再加上“双桨”,舟
质地精美与桨
成双成对,而且是“水横陈”,静静地停留在湖中央,也许随湖波有稍许
起伏,带给人宁静、美满和珍爱
感受。读者不免会联想,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