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频”,这其实挺让人灰心泄气。但在这暗沉无力
调子上,下阕忽然以高远、清醒
神志将视野推开。所以俞陛云这样评价下阕
开头:“后半转头处言浩莽山河,飘摇风雨,气象恢宏。”[235]至此再回看上阕,便惊觉“酒宴歌席莫辞频”并非沉溺之语。
日本心理学家河合隼雄讲过个故事:有个人年轻时
梦想是当画家,可是他结婚生子之后,只是开
家修收音机
铺子。他
儿子到
青春期就很看不起父亲,认为他放弃自己
梦想是
个非常软弱
举动。当儿子说出这话,父亲非常愤怒:“
是有
个当画家
梦想,但是自
衡量之后,认为没有能力成为非常伟大
画家,也不能让你们为
梦想付出那
大
代价,所以
决定开这个铺子。”河合隼雄说,这样
回答是非常有力量
,因为那个父亲对自己有清楚
衡量,而且有理性
决定。他在接受
自
局限性之后选择
个最不错
方案,这是
种认真
人生态度。当现实和理想之间存在着巨大
裂隙时,人不能仅仅在这个裂隙里漂浮以免除自己
责任,必须做出决定。而能决定自己选择什
、放弃什
、承受什
、抗争什
,这才是意志
胜利。
周邦彦那首《浣溪沙》呈现生命可能性从开启到闭合
自然状态,但没有回答当可能性正在闭合时人应当如何决断。没有决断
人生,看起来具有很多可能,可因为落不到实处,所以实际是在荒废。那个父亲
决断看起来不够完美,但免除
虚空,让生命在真实中前行。也许有人会觉得河合隼雄说得太夸张
,这种人不是到处都是吗?不少中国家长不是最喜欢说“为
你,
放弃
这,放弃
那”吗?这是不同
。多数人被习惯推着勉强进入
种人生,误以为这是伟大
付出。但那个父亲不是被推着走
。他平衡
天赋与愿景、理想与现实,继而做出清晰
选择。这种平衡是高难度
心灵活动,晏殊这首词正表达
这种平衡。
下面三句内部有更壮阔波澜。有些人用自己
文学世界与世俗生活交战,比如卡夫卡。有些人用自己
这部作品与那部作品交战,比如李安。晏殊
交战发生在
诗
句
内部,因此更为密集。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是两个从内部就自否定
句子。它们结构相同,前四字是直观经验,后三字是理性认识,而二者又是矛盾
。“满目山河”本可接上无数形容与赞美,但晏殊把可能结束在“空念远”这三个字。因为它已远去,所以再好
美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