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1918年,罗振玉把自己历年整理敦煌遗书所写序、跋编成《校刊群书叙录》二卷。他从日本回国后,还编写、出版
系列敦煌学
论文和著作,如《敦煌零拾》《敦煌石室碎金》《古写本隶古定尚书真本残卷》《敦煌写本毛诗校记》《补唐书张议潮传》《瓜沙曹氏年表》等。
王国维协助罗振玉做很多敦煌藏经洞整理
工作,他对敦煌学
贡献主要是考证
古代经济、政治制度(如均田制、古代官制),纠正
史籍中
史实讹误,同时补证
西北民族如回鹘、于阗
历史,对汉代长城、丝绸之路及
些古城遗址进行
考证。王国维是最早对敦煌写卷曲子词予以关注、介绍和辑录
学者。1913年,他在《唐写本春秋后语背记跋》中首次介绍
敦煌写卷曲子词《云谣集》
情况,这也是敦煌曲子词研究
开端。1912年,日本学者狩野直喜游历欧洲时,在大英图书馆抄录
多种敦煌写本,王国维见到其中
篇载有“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诗文残卷,立刻断定这是失传已久
《秦妇吟》。之后他致信伯希和,希望对方可以寄来《秦妇吟》
写卷照片。1920年,他在《敦煌发现唐代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
文中,首次发表
《秦妇吟》残卷录文。
陈寅恪对中国敦煌学贡献[5]
20世纪初,陈寅恪在法国巴黎大学留学期间,曾经拜访过伯希和。他还去伦敦游学,是第个看到国外敦煌资料
中国学者。陈寅恪开创
敦煌学研究
风气,他
贡献在
看来有以下几点:
首先,他第次提出
“敦煌学”学科概念。1930年,陈垣先生在《敦煌劫余录》
书中整理公布
北平图书馆收藏
敦煌藏经洞文献。陈寅恪先生为此书写
篇序,在序中第
次提出
“敦煌学”这个学科概念。他在序中还最早指出“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号召学者使用好遗留
敦煌文书,做好敦煌学
基础研究,并指出中国敦煌学研究存在
问题,这是非常有眼光
。陈寅恪最早全面肯定北平图书馆所藏敦煌劫余文献在摩尼教文献、唐代历史、佛教文义、小说文学史、佛教故事、唐代诗歌之佚文、古语言文学、佛经旧译之别本、学术之考证等九个方面
珍贵价值。其次,是他对敦煌文献研究
开拓性贡献。陈寅恪
敦煌学研究在
定程度上受到王国维
影响,他
研究成果很多:撰有《大乘稻秆经随听疏跋》《忏悔灭罪金光明经冥报传跋》《有相夫人生天因缘曲跋》《须达起精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