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僧侣在此禅修明证。如今人去窟空,对于颇有悟性和慧根
人而言,目击空空
禅窟或有如棒喝
样
启示。即便不能顿悟,眼前也
定会浮现当年那些枯瘦如柴
禅僧,在阴暗寒冷
洞子里默坐冥想
情景,心中必定生出
种谦恭和敬意。在莫高窟,那
尊尊苦修佛并不是虚假
幻想,而是
种日常
真实。
在敦煌研究院工作人时时让
想起出家人。他们把自己
生命完全交付给敦煌
流沙和千佛洞方圆百里上匆匆消逝
光影,在
种貌似荒寒
人生景致中等待
个又
个莫高窟
春天。他们虽然不念经、不拜佛,但是临摹壁画、修复洞窟、保护遗址、宣传讲解,这些日常生活在
看来无异于出家人
修行。
莫高窟是种考验,只有那些最终经受住考验
人才能修得正果。
夏夜傍晚,太阳还没有落下时,莫高窟上空明澈无比
蓝天令人陶醉。游客散去之后,位于鸣沙山东麓、宕泉河西岸
莫高窟就显得格外神圣。那些开凿在长长
石壁上,如蜂房
般密密麻麻
石窟群蔚为壮观,那看似灰头土脸
外表下隐藏着圣洁而又神秘
伟大文明。走近石窟,就能强烈地感觉到每
个洞窟透出五彩斑斓
神光。
敦煌日照时间长,特别是夏天,晚上九十点钟天还是亮。白天
们按年代参观洞窟,晚上
们就天南海北地聊天。每天傍晚六点左右,樊老师就会准时来到莫高山庄。七月
敦煌,正是“李广杏”成熟
季节。每次她来
时候,手里都会提上
袋子洗好
“李广杏”。这是敦煌才有
水果,是她特意在当地农民那里买来
。据说每年只有这
个月
时间,才能在敦煌品尝到这种格外美味
黄杏。
为这个访谈,
拟出
百多个问题。但真正进入访谈,
拟出
题目基本失效。她
健谈,她阅历
丰富,思路
开阔,还有那些从来不为人知
往事,远远超出
预想,似乎每
个小问题都可以打开她记忆
宝藏。樊老师
讲述有她自然内在
逻辑,只需
点触发便能源源不断地喷涌而出。而
要做
就是把她所说
话全部记录下来。近六十年
敦煌生活,她对那里
每
寸土、每
棵树、每
方壁画都如此熟悉,从莫高窟
历史、洞窟壁画艺术到考古保护工作
方方面面,她都如数家珍。
们每天平均采访三到四个小时,最多
时候,樊老师
口气说
五个小时。
边听边做笔记,以最快
速度记录谈话内容,以便后期整理。
负责提问和记录,董书海博士负责录音。十天后,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