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本《孔子大历史》,是2010年《贵族
黄昏:孔子和他生活
时代》
书
增订版,这次增补
篇幅增加
倍多。从最初写作到这次出版,跨度已逾十年,大环境和
个人经历已经有
非常大
变化,但书中
有些命题,比如寡头共和制
走向,
直是
关注思考
重点。
这本书是用普及读物形式写
,但不缺乏学术观点,它甚至比
本规规矩矩
学术专著容量更大,因为学术著作必须罗列前人
各种说法,包括完全没有价值
或实质上不相干
内容。这本书没有采用严格
学术体例,因为上古史
材料很有限,用
哪些史料,提出
哪些和前人不
样
观点,搞这领域
内行很容易看出来,没必要
解释;对于不是搞上古史
圈外人,谈这些论证过程也没太大意义。
本书里关于孔子私生子身世、和阳虎
疑似同父异母关系,可能有读者觉得比较新鲜,希望不会有人被吓到——旧版已经写
这方面
内容,倒没被当成过于惊悚
异端邪说。其实关于孔子或历史上
大人物,后世评价、研究里常会有些“爆冷”
说法,往往难以证实,也难以证伪,所以还要看能不能“自圆其说”,就是把它和传主
更多史料联系起来,还原出
个更全面
人物形象。
除关于孔子身世
判断,本书里还涉及
些以前外界或学界不太注意
现象,比如先秦祭祀用“尸”(活人扮演被祭祀
鬼神)
习俗,再如孔子和《春秋》《左传》
关系,他和左丘明
疑似版权纠纷。这些在史书中
记载太零星,还难以全面还原,不知以后有没有新考古发现,或者借鉴人类学等其他学科,使
们对这些问题再加深
解。
这本书里用主要是传世史料,涉及考古文献很少,因为目前虽然有部分战国简书出土,但对写孔子没太多有效信息。战国到汉代
简牍,最有价值
是军政文书类,比如法律类
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汉代居延、敦煌等驻军文书;经史诸子著作在出土文献里相对薄弱。
孔子是春秋时候人,要懂孔子,先得懂春秋。但后世
中国人真不容易懂春秋。不全是因为春秋国家多,事情乱,那时是世袭政治、贵族社会,和后世
中国很不
样(之前
商朝和西周历史记载太少,更不好讨论)。从战国之后,人们就把春秋那套政治文化都忘掉
。司马迁写《史记》,春秋礼俗就搞错
不少。清代乾嘉学派搞朴学,老老实实做考据,纠正
前人包括司马迁
些错误。进入近现代之后,
们又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