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复兴爸爸憨厚又难为情地笑着,回忆
那些年自己跳“忠字舞”向毛主席表忠心:要用舞姿在地上写个“忠”字)。他们不认字,说话也带着浓重
方言口音,所以很难去外面走走看看。他们离开村子去得最远
地方就是省城兰州。就连这在他们
很多邻居眼里也是
不起
冒险
。
冬天农活很少,村里男人们每天就是聊聊天、喝喝茶、吃吃瓜子,无非打发时间。村里所有活着
人还是第
次见到外国人,于是
受到
贵宾级
待遇。人人都想见见
。有个略有点文化
村民还为
作
首诗。女人们给
送来精心绣制
鞋垫。
村里没人有相机。脖子上挂着那台旧
奥林巴斯单反
进村,消息就像野火
样迅速传开。村民们
善良和热情真是让人毫无招架之力,
实在推托不过,答应
为所有人拍照。
在某个乡亲家院子里,老太太坐在
把木头椅子上,是照片
中心。长孙站在她
右后方,次孙站在左后方。五岁
淘气小孙子被父母放在奶奶
双膝之间,不耐烦地扭动着。接着大家沉默下来,换上
十分严肃
表情,
按下快门。
开始
就抱着随随便便
态度拍拍照片,但很快意识到,
这是在记录这个村庄历史上
时刻,记录这里
社会等级和紧密
家庭单位。老太太
三个孙子,按照中国传统,分别叫做老大、老二和老三。她还有几个孙女儿,但作为女性,不能进入家族
谱系。兄弟们在镜头前摆好姿势,姐妹们就
同站在院子边上围观。她们不在照片里,就如同不在家族所承认
血缘里。
奶奶坐在照片中央,如同女王。她身后房子正门
门帘后面,挂着亡夫
黑白遗像,那是个小小
灵堂,总在提醒着小辈们尊重德高望重
长辈。按照规矩,老太太
儿子和孙子们进门就要对遗像磕头,每逢年节要给祖先上香烧纸钱。老太太百年之后,照片也要挂上去。
跟着刘复兴
家
家地串门、
个院子
个院子地进去,给他们照很正式
家庭照:年轻
女人和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未婚夫;尚在襁褓
男婴穿着开裆裤,骄傲地露着“小鸡鸡”;老人们肃穆地站在
镜头前,好似画肖像画——这也许是他们这辈子最后
张照片。他们之所以这
严肃,是因为这些照片要摆在家中
灵堂,供子孙后辈祭奠敬拜,自然需要正襟危坐。老人更喜欢拍黑白照片,也许他们觉得这样比较正经威严。
还有些没能拍成
人。有个男人,死
老婆,终身
“铁饭碗”工作也丢
,结果精神失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