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财产,会感觉不开心。如果某个行为不会让任何人感觉不好,就等于没错。如果份古代文献说上帝曾告诫
们不可以制作任何人类或动物
形象(《出埃及记》20:4),但
就是喜欢雕刻这些人物、动物,在过程中又不会伤害到任何人,这究竟能有什
错?
同样逻辑也能应用到对同性恋
论争上。如果两个成年男性喜欢与彼此发生性行为,且不会伤害任何人,这又有什
错?为什
该用法律禁止呢?这就是两个男人间
私事,应该根据他们自己
个人感受来自由决定。如果在中世纪,两个男人向神父告解,说他们彼此相爱,而且感受到前所未有
快乐,神父
判断并不会因为他们究竟高不高兴而有任何改变,而且他们居然不感到愧疚,这可是罪上加罪!今天
情况就不同
,如果两个男人相爱,大家会说:“如果感觉对
,就爱吧!不要让什
神父、牧师影响你们,倾听自己
内心就对
,你最知道什
对你好。”
有趣是,今天就算是宗教狂热分子,当他们想煽动大众时,也会使用这种人文主义论调。例如,在过去10年间,以色列
LGBT[1]社群每年都会在耶路撒冷
街道举行同性恋游行。在这个充满冲突
城市,这
天难得显得如此和平,因为不管是犹太教徒、穆斯林还是基督徒,都忽然有
共同
敌人:同性恋游行。真正有趣
是他们
论点。他们并不会说:“这些罪人不该举办同性恋游行,因为上帝禁止同性恋!”他们会通过麦克风和摄影镜头高声疾呼:“看到同性恋游行居然穿过耶路撒冷这个圣城
中心,实在深深伤害
们
感情。同性恋希望
们尊重他们
感受,他们也应该尊重
们
感受。”
法国《查理周刊》曾刊出侮辱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漫画,结果在2015年1月7日,便有恐怖分子杀害该刊员工。接下来几天里,许多伊斯兰教
组织发出声明谴责攻击行为,但有些就是忍不住加入
条“但是……”例如,埃及记者组织(EgyptianJournalists’Syndicate)虽然谴责恐怖分子使用,bao力,但同样谴责该刊“伤害全世界数百万穆斯林
感情”。2这种情形,可以称为进步。
*
们
感受不仅能提供私人生活中
意义,也能为社会和政治程序提供意义。当想知道该由谁来统治国家、采用何种外交政策、使用何种经济手段时,
们不会从古籍经典里找答案,也不会只听教皇或诺贝尔奖委员会
命令。相反,大多数国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