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法律最重要目标就是维护秩序,而要维护秩序必须以惩罚为后盾。只有秩序才能让人类
行为具有相对
确定性。
法治还
护秩序,而法律则是以看得见惩罚对人们
外在行为进行规范,以此来约束人们
不当行为,捍卫社会秩序。
曾有人在网上发帖,为自己行为辩护。张三本是独生女,上大学后,父母决定再生
个孩子。张三坚决反对,但无效,她非常愤怒。她
父母曾闹过离婚,把两套房子都过户到她名下,现在孩子出生,父母希望能要回
套房子。张三严词拒绝,甚至不惜断绝和父母
联系。
后来,父母遭遇车祸,只留下这个不到两岁
孩子。叔伯姑姨都希望张三能抚养幼弟,但她考虑到,
个年轻女生带着弟弟,以后不好嫁人,生活也艰苦,最终把弟弟送到
户条件较差
乡下人家。她还将两套房子变卖,在
线城市买
套房子,之后嫁作人妇,据说开启
幸福
人生。
用道德力量来谴责张三并没有太大作用,毕竟,张三发帖辩护就是副“笑骂由他人笑骂,好坏
自为之”
态度,她甚至认为,大家不应对她进行道德绑架。
如果这个故事属实,张三行为其实不仅违反道德,也违反法律,甚至涉嫌犯罪。
《民法典》第千零七十五条规定:有负担能力
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
未成年
弟、妹,有扶养
义务。
《刑法》第二百六十条规定
遗弃罪: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
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既然父母给张三留下两套房产,她当然是有负担能力
,依据法律,她对两岁
弟弟有扶养义务。如果不履行这种义务,就要承担法律后果。
法律是对道德最低要求,道德是通过对人
内心约束来维护秩序,但它
力量是有限
。对于那些最严重
违背道德
行为,必须借助法律
手段来惩罚。这样也就可以形成法律和道德良性
互动关系。对那些最严重违反道德
行为进行法律上
惩罚,也能使人们尊重道德规则,自觉地约束自己内心
邪恶。如果只有道德没有法律,长此以往,人们也会无视道德规范。
如马丁·路德·金所言:
们不能以立法
方式将道德订为法例,但
们却可以调整行为。法律
规定可能无法改变人心,但它能管制那失丧
良心
——法律不能使
个雇主爱
,但它能管制他,使他不能因为
肤色而不雇用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