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压力好像相当大,什“翻译这事儿可不是菜鸟能染指
简单活计”啦,“
个作家玩什
翻译嘛,唯恐天下不乱”啦,诸如此类
闲话好像随处都能听见。
此外,在写作《地下》这本书时,还受到过专门创作非虚构作品
作家们堪称严厉
批判。诸如“不懂非虚构文学
游戏规则”啦,“廉价
煽情催泪”啦,“纯属有钱人玩票”等等,种种批评纷至沓来。可
觉得自己写
并非“非虚构”体裁,而是心目中想象
如字面意义
“非虚构”,总之,
想写“不是虚构
作品”,结果却好像踩到
以守护“非虚构”这方“圣地”为己任
老虎们
尾巴。
并不知道竟有那样
种东西存在,根本没想过非虚构居然还有什
“固有
游戏规则”,因而
开始非常张皇失措。
所以,不论什事情,只要触碰到专业以外
领域,以那
领域为专业
行家们往往就不会给你好脸色,如同白细胞注定要排除体内
异物,他们是要拒绝这种接触
。尽管如此,只要那个人不屈不挠,坚持不懈,久而久之,他们又会渐渐觉得“啊,真拿他没办法”,默许他同席就座。但至少刚开始
时候压力还是相当大
。“那
领域”越是狭隘、越是专业,并且越是权威,行家们
自尊心和排他性便越是强烈,遭遇
阻力似乎也就越强大。
然而在相反情况下,比如歌手或画家来写小说,或者翻译家或纪实作家来写小说,那
小说家们会因此心生不快吗?
看大概未必吧。事实上,
们见过不少歌手和画家写小说,或者是翻译家和纪实作家写小说,而且作品博得高度评价
情形,却从来没有听说过小说家为此义愤填膺,抱怨什
“门外汉任性妄为”。说上两句恶语、揶揄几声、故意耍坏、脚下使绊子之类,至少在
见闻之中很少发生。只怕反倒会激发小说家对非专业人士
好奇心,就盼着能有个机会见见面,聊聊小说,时不时还想鼓励他两句呢。
当然,背地里对作品说几句负面评价事也有,但这本是小说家同行之间
家常便饭,说起来也算得上稀松平常
商业行为,与其他行业
人士前来抢占市场并没有多大关系。小说家这个人种看起来有很多缺点,但对于有人进入自己
地盘,却是落落大方,十分宽容。
这又是为什呢?
依看来,答案是显而易见
。因为小说这玩意儿——尽管“小说这玩意儿”
说法稍嫌粗,bao——只要想写,差不多人人都能提笔就写。比如说想作为钢琴家或芭蕾舞者潇洒登台,就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