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交到手中,上面列出
十几位葡萄牙作家和文学评论家
名字、住址、电话,信
最后还特别写明:“请你们像接待
样接待
这位朋友。”名单中就有
九九八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后来
翻译
《修道院纪事》和《失明症漫记》
作者若泽·萨拉马戈。
在里斯本头几个月,
读
些文学方面
书籍和杂志,请教
几位文学评论家。已七十岁高龄
阿尔瓦洛·萨莱马说
句话给
留下
很深
印象:“请记住,研究葡萄牙现代文学,要死死盯住两个人,
个是米格尔·托尔加,
个是若泽·萨拉马戈!”
对葡萄牙文学有个大致解之后,
到萨拉马戈当时在里斯本
寓所拜访
这位作家。
他给第
印象是:虽然不乏文学家
幽默,但比较内向,不像亚马多等巴西作家那样热情奔放。他问
看过哪些书,
说刚刚读完他
《修道院纪事》,非常喜欢。他问
是不是准备翻译,
说想翻译,但现在不会,因为
不想把他这
好
本小说给“糟蹋”
。他送给
本《修道院纪事》
英译本,英译本
书名改成
《布里蒙达和巴尔塔萨尔》。
此后,犹豫
五年多
时间,又将这部作品读
几遍,直到
九九四年才下定决心动手翻译。
3
译书难,对来说,译萨拉马戈
书更难。就拿他
写作风格来说,莫说从葡萄牙文变成
们
方块字,而且还要“信、达、雅”,就连同样使用葡萄牙文
巴西文学评论家卡洛斯·格拉耶普也说:“读懂若泽·萨拉马戈
作品并非易事。他
小说节奏缓慢,句子很长,有时
个自然段甚至长达几页,叙述当中对话不用引号,仅用逗号隔开。”其实,何止不用引号,起码在《修道院纪事》和《失明症漫记》这两本小说共四十多万字中,同样看不到问号、感叹号、分号、冒号、括号、省略号、书名号等等,总之,他只用两种标点,即逗号和句号。对此,萨拉马戈本人解释说,读者应当大声朗读他
作品,这样才能抓住节奏,因为他
书面语言都是口语化
,“就像
个人给另
个人讲故事那样”。而
在翻译这两本书时,除
原有
逗号和句号外,还增加
种标点符号:分号。这是因为,人物
对话在葡萄牙文中可以通过第
个字母大写
方法表示(在其他西方语言中亦然),而在中文里难以办到,
也曾设想过把人物对话
头
个字改用大
号
汉字,但那样真
就会“东施效颦”
。于是,考虑再三,
决定增加
个分号。
4
萨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