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刊》:木心还说过,孔子述而不作,他是作而不述。
陈丹青:可以写篇作和述
论文:前现代社会和现代社会
关系,文字与语言
关系,传播和著作
关系。
《新周刊》:想谈论知行合
问题,你曾说年轻人要知行分离,
骂——张爱玲晚年孤绝,可她很早知道自己是somebody——告诉你,小范围内,
清楚谁在冷笑,谁在热骂。木心使
看清若干嘴脸。
他文学隔
翻译
鸿沟,这是他在乎
事。再有,他
画,有点像昆德拉讲雅那切克:在他那个时代,他超前
,到
可以公开,又相对过时
,这是悲剧。
所以眼看他死
,说不出
痛心,但
不替他惋惜。
《新周刊》:你曾叹息们今天“没有好
长辈”。熊培云说,现在中年人消失
。到底是长辈没
更危险?还是年轻人没
更危险?
陈丹青:希腊早先传统很厉害,小孩长到
定时候,送出门,找个大人带他。古中国也这样,“师傅带进门,修行在个人”。前提是有师傅。别以为师傅就是教授。从前弄堂里
乡下人都知道调弄小孩。木心最怀念带他长大
老佣人“海伯伯”,海伯伯给他讲故事,带他玩,木心讲起来活龙活现,到老还想念他,就像鲁迅想念闰土
样。
《新周刊》:很能理解这句话。你自己错忙瞎练,你到哪个境界,你
师傅看得是
清二楚。你
点都瞒不过他
。你
点小伎俩、小眼神、小算盘,全看得清楚。你
火候、你
心情急不急、你有没有私心杂念,全看得出来。但
不太理解,中年人没
更危险,他们这代人有很大
问题吗?
陈丹青:木心会从句话,给你分析话里话外
意思。他引耶稣某句,说其实耶稣不喜欢这个人,但又不能点破,就顾左右而言他。还分析老子那句“民不畏死”,列出六七条解读——
们现在不会说话,也不会“听”,不会解,不会读。他说现在不解反讽
,说
出
本《退步集》,大家就说:看啊!他自己都承认退步
。
木心回来不接受采访。你说得妙,可是对方不会“听”,你没快感——不会说话人
定也不会“听”,两头出
大问题。这些,有大人给你解,太不
样
。
《新周刊》:读《文学回忆录》有个体验——
不觉得他在讲,和他写
是
样
。他
述和作,和谐
致,非常优美,非常干净。
陈丹青:曹立伟说得好,他说好作家,文章和聊天
定是对应
。木心讲话非常清楚——很难啊,你清楚清楚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