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基因,帮助他们寻找新食物来源。当面临例如冰河世纪等困境时,能从味道判断新发现
块根蔬菜能否食用及有没有营养,显然是生存优势。不幸
是,在
们面对琳琅满目
超市货架时,这些基因毫无帮助。部分研究表明,嗜好甜食与体脂含量增加
关联性并不大。[30]人们以前认为
个人要
爱吃甜,要
爱吃咸。但最新研究表明这
观点起码在孩子身上是不适用
,他们可能既爱吃甜,也爱吃咸——而且与成人相比,孩子
口味更甜也更咸,他们更容易在儿时就被加工食品所吸引。[31]
运动与毅力
们
运动量真
减少
吗?前面已经讨论过这
说法,卡路里就是燃烧食物所释放
单位能量,摄入
能量没有作为能源完全消耗掉,就以脂肪
形式储存。那
在消耗能量
过程中运动
作用是什
?运动会让人健康,不用做复杂
荟萃分析(meta-analysis)也能说明这
点。专家和营养学家也
致同意,规律运动会改善心脏和肌肉
功能,延长寿命。不过他们还未就需要多大运动量这
点达成
致。推荐运动量为每周90分钟到6小时足以让人出汗
中等强度运动。另
些专家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每天全速跑步或骑车几分钟就能让身体以为已经得到
充分
锻炼。[32]慢走
好处更不确切,但肯定比什
运动都不做要强。
但运动并不仅仅是毅力问题。几年前,
们分析
欧洲和澳大利亚两地双胞胎随机对照研究
数据,研究近4000对成人双胞胎
运动习惯。21岁之后,父母和家庭
影响开始减弱,每周愿不愿意做几次运动约70%是可遗传
——这也意味着它是高度基因性
。[33]也就是说坚持运动对某些人来说要容易得多,他们比那些看电视体育节目都会头晕
人更能享受运动
过程。当然人们
想法和身体反应会变,可是起点可能很不
样。
和在填调查表回想吃什
、是否抽烟喝酒
样,
们对自身运动习惯
回忆并不可靠,而且人们倾向于夸大运动量。为
消除这些影响,方法之
是使用活动监测器,
种将心率与探测到
活动关联起来
新型仪器。它能精确计算每日活动量,揭示出有多少人高估
它。观察结果表明个体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而且有些人即使休息时也会动来动去,这也会消耗能量。有些研究指出,坐不住
人不容易发胖,在老鼠体内发现
“活泼基因”也在人脑中发挥作用,那些坐不住
人比安静
人每天多消耗300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